|
月餅的傳說發表時間:2017-04-20 15:05 據史料記載,早在殷、周時期,江、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“太師餅”,此乃我國月餅的“始祖”。漢代,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,名曰“胡餅”。 唐代,據說有一年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,唐玄宗嫌“胡餅”名字不好聽,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,隨口而出“月餅”,從此“月餅”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。北宋,民間俗稱為“小餅”、“月團”,蘇東坡有詩云: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怡。” 明代,中秋吃月餅逐漸在民間流傳,田汝成《西湖游覽記》曰:“八月十五日謂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送,取團圓之意。”清代,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,品種也不斷增加。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《詠月餅詩》,其中有“入廚光奪霜,蒸釜氣流液。揉搓細面塵,點綴胭脂跡。戚里相饋遺,節物無容忽……兒女坐團圓,杯盤散狼藉”等詩句,從月餅的制作、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,敘述無遺。古往今來,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、團圓的象征已成為一種風俗。每逢中秋,皓月當空,闔家團聚,品餅賞月,談天說地,盡享天倫之樂。 |